如果你問我東京哪個街區生活感最重,最像去拜訪一位老朋友,那我會說是 『高円寺』。這裡沒有澀谷的光怪陸離,也不像代官山那樣精緻浮華,但卻有著讓人想再去的魔力,它沒有屬於大都市的光鮮或如同影視劇裡對東京的描述,它比較像是一盒翻開的黑膠唱片,需要你的翻找專屬自己的那一首歌。

而真正串起高円寺生活節奏的,是從中央線高円寺站出來的南北兩條經典的商店街:「PAL 商店街」 和 「純情商店街」。
PAL 商店街:熱鬧但不喧囂的生活拱廊
從高円寺站南口出來,迎接你的,就是「PAL 商店街」。這條拱廊式的街道像是一條延伸的日常動線,包辦了一個人生活所需的一切:古著店、雜貨小店、百元商店、Live house、小型劇場、二手唱片行、居酒屋和風格各異的咖啡店……甚至還可能偶遇在街角舉辦的即興音樂演出,沒有過度設計的商業感,卻又彼此構成一種微妙的和諧。

我特別喜歡那種「小而全又不太商業」的氛圍。許多古著店為這個街區定了主軸,這裡的每一間店都不特別搶眼,卻都有點個性,它跟東京另一頭的下北澤很不一樣,那裏的店家像是被刻意營造出來的商業街區,太多外附的時尚元素,企圖讓你覺得潮流是有層級的,但這裡像是每個店主自己想要分享自己對二手品的愛跟理念,他們就是在這裡生活,隨便走進一家,不論是美式休閒風還是街頭風,簡單的T恤或鴨舌帽,這裡讓所有人都可以找到符合自己的單品,是任何人都能消磨時光的地方;交叉在這些古著店的,是一些髮廊、咖啡廳、餐廳,我找了一家巷子裡的咖啡屋坐下來休息,盡量定義自己是在這短暫下午一個試著融入這的居民,享受這街區的包容。

這條商店街不只是為了「買東西」存在,它像是一條社區的生活脈絡,會讓人放慢腳步。
純情商店街:在懷舊裡過今天的日子
相較之下,從北口延伸的 純情商店街 更加生活、也更「昭和」。這條街的名字來自昭和時代的一部人氣日劇《高円寺純情商店街》,劇中描寫的平民生活場景與這裡不謀而合。


漫步在這街區,你會經過一間又一間還保有手寫菜單的定食屋,和蔬果店門前堆成小山的當日特價,還有從櫥窗裡望進去正在包和菓子的店員婆婆。這裡的一切都不急著改變,只想把日常活得更細緻些。

在喧鬧與靜謐之間,我推薦你繞去巷內的 小杉湯。這是一座從1933年就開始營業的老澡堂,是高円寺人的生活據點,在中午未開門前,已經許多當地的歐巴醬在外邊長椅上等候,也穿插幾個家庭主婦,他們彼此打招呼話家常,等待著澡堂的營業,我奢侈的想著要這是每一天生活的開始,不知該有多好,也許真的該搬來高円寺。


小杉湯保留著傳統的木質結構與壁畫浴池(你會看到富士山!),但又融合了文青感十足的細節——比如入口擺放的選書架、販售的手工毛巾、偶爾還會舉辦市集與演出。

我那天只能快速的泡了一場澡,走出來時空氣涼爽,肌膚還留著熱氣,彷彿整個商店街路人的腳步都更慢了,我也不想走得太快。
氣象神社:日本唯一祈求天氣的神社

在高円寺車站的東南角落,有一座不太顯眼的小神社,名叫 『氣象神社』。它隱身在 高円寺冰川神社 的內,是全日本唯一專門祈求「天氣順利」的神社。

沒錯,連天氣也能被供奉、被傾訴願望——這正是高円寺最迷人的地方之一。它有了名氣要感謝創作家新海誠的在他動畫裡借鏡了這裡的靈感,讓這座小小的神社,有了知名度,你會在這裡看到各式各樣的 晴天娃娃(てるてる坊主):有的是手工製的布偶,有的則寫上祈晴、考試順利、活動圓滿的願望。這些晴天娃娃不在只是人們祈求真實地球氣候的載體,也成為居民生活及心靈氣象上對神祈求的載體。

高円寺街區:一個日系純情生活的憧憬
在離開之前,我走到了街區的一個公園坐下回想在一路走過的巷弄的風景,企圖在心裡留下什麼印象深刻的東西,我沒有去所謂推薦的美食餐廳,也沒有在來之前標註任何熱門經典,我來探索的就是我對「純情」這昭和感十足的名詞的嚮往。這裡沒有單一景點、餐廳或店家讓我得推薦分享不可或有強烈回訪的意念。但這高円寺整個街區的步調,卻撩起我那復古年代的文青魂,動了應該住下的念頭。

高円寺這裡是漫步調的、復古的、生活的,它自帶了一種富士軟片的濾鏡,我眼裡的每個鏡頭,不是高解析度,而是都矇了一層光暈的浪漫。我的思緒有連結到想像自己是『田口 宗男』,在這街區有著文藝寫作的理想卻平凡的生活著,想像與『靜子』之間曖昧的情愫,在日常中多了一點激情點綴。